初冬时节,走进兴仁市屯脚镇九头村俄典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,寒冷的天气没能阻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热情,十余台挖机、推土机正来回穿梭在田间,忙着表土剥离、平整土地……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。
高标准农田是指田块平整、集中连片、设施完善、节水高效、农田配套、农机作业、土壤肥沃、生态友好、抗灾能力强,与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的耕地。
兴仁市作为全省20个标准化农田建设之一的县(市),“十四五”时期,该市计划推进土地整改22.43万亩,目前已实施近6万亩。在项目建设时,为降低群众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期间带来的经济损失,由市农业农村局统一按每亩700元的口粮补贴拨付给群众。
“政府不但帮我们把土地平整好,修好排灌渠,还给我们发放口粮补贴,这大大降低了我们的损失。”看着自家一块块平整的土地,村民杨弟康竖起大拇指称赞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,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,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,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,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,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
近年来,黔西南州紧盯粮食安全,努力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,深入推进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,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,把“饭碗”牢牢端在农民手里。
2012年至2021年,全州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49.56万亩,每年均按照省级要求全面完成建设任务。今年,省级下达我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9万亩,截至11月22日,已完成12.42万亩,预计年底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。
今年以来,我州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大力推广以工代赈等方式,优先安排当地群众就近务工,将当地群众务工收入提高到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的20%以上。截至10月底,全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带动当地群众务工人数2417人,累计发放劳务报酬2139.13万元。
来源:黔西南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