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田不耕仓癝虚。当前是抢抓高标准农田施工的“黄金期”,宿松县许岭镇通过平整土地、配套灌溉设施等措施,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提高农业生产率,为农民丰收增产做好耕地准备。
土地整合扩规模
“以前地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,耕地只能通过人工或者牛耕,每天只能耕出来一两亩地,现在国家政策好了,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,土地经过整治后,巴掌田变成了整块田,各种农机可以轻松下田,种地比以前轻松多了。”碎石村种粮大户叶麦枝感慨。
为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,许岭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,将以前零碎的小田块通过机械施工逐渐变成一块块宽阔平整、方方正正的大田块,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,扎实稳妥推动土地流转工作。
“年轻人不愿意种地,年纪大的种不动地,我们种了一辈子地,现在年纪大了做不动了,看着土地荒废觉得很可惜,现在土地流转出去了,我们还可以得到分红,真是一举两得。”甘霖村村民叶晓毛兴奋地说。许岭镇2022年至今共计流转了7000余户、32000余亩土地,主要种植水稻、油菜等农作物。
设施配套有保障
在许岭镇矮脚村关塘组,土地整治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,放眼望去,平整的田土、路基、水渠已渐渐成形。现场的几台挖机、几十名工人正修整田埂、铺设灌溉道路、养护沟渠,忙得不可开交。
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前,许岭镇存在着农田区灌溉设施不完善、田间道路不通等问题,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,降低了土地产出效益。为此,该镇大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,从根本解决农田排灌、农机作业等问题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对部分排水支沟进行清淤整治,完善相关配套设施,彻底打通田间排涝通道,确保农田抗旱排涝达标。
2022年以来,许岭镇累计投入627万元在项目区实施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,疏浚沟渠约20公里,新建 4座泵站、新建机耕路5公里,切实补齐了农田基础设施短板,为实现粮食增产、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提供了根本保证。
机械生产添活力
农时不等人,眼下正值春耕关键时期。一台台拖拉机在田野穿梭,一架架无人机在低空盘旋……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。农业不再是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体力活,而是采取“机械为主+农户为辅”的模式,实现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。
“以前人工插秧,每亩水稻需要一个人工花上整整一天的时间,如果使用插秧机,每天可作业60亩,相当于60个人的工作量。”雨岭村种粮大户何蔡娇介绍,科技助农不仅是效率的提升,而且机器插秧距离均匀、通风透气性好,对抗病虫害和抗倒伏都有很大好处。
“机械助农托稳春耕顺利进行的信心,先进农机农技的推广使用,成为春耕生产的‘强力剂’,今后将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,继续引进应用新型农业机具,补齐补强我镇农机装备短板,实现农业增产稳产,保证了夏粮丰收、农民增收。”许岭镇农业农村办负责人介绍。
“通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,增加有效耕地面积,改善农田基础配套设施条件,提升了耕地质量,农民省事又增收,大大提高了生产力,今年我镇将继续完成约10500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。”许岭镇镇长余正强说,高标准农田的建设,将大大方便农业生产,村民对种粮食的底气更足了。
来源:中安在线